Li group-李彦光课题组
Li group-李彦光课题组
目前,人们对析氢电催化材料的发展兴趣已逐渐从贵金属材料转移到具有类似催化活性且成本更加低廉的非贵金属基替代品上了。这之中的佼佼者——过渡金属磷化物,自2013年被发现具有析氢催化活性至今,已成为了最好的非贵金属基析氢电催化剂之一。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CO2)和水转化成富能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它不仅完成了物质转化(无机物到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到化学能),同时也维系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In the October issue of Chem, Han et al. reported that the recycling of carbon dioxide (CO2) for use as fuels and chemicals can be achieved by a combination of nanotechnolog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to give robust, active, and selective organic-inorgani
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已经接近其所能达到的极限,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近年来,室温金属-硫(例如Li/Na-S)电池的研究热度居高不下。正极材料S具有高达1672mAh/g的理论容量,丰富的自然储量,以及低廉的价格,因此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下一代电池体系。
目前Li-S和Na-S电池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电池反应中存在多硫中间体,尽管近年来人们不断致力于在负极表面上修饰各种功能材料,以捕获聚硫化物减少影响,但仍旧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开发具有高性能、高容量、高稳定性同时电极反应中少有甚至不产生中间多硫化物的负极电极材料成为目前硫电池领域的重要发展需求。
人类社会特别是到了近代工业社会以后,生产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达到了新的高度,使地球上“碳”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原来埋藏在地下的煤和石油,属于“地下碳库”,燃烧之后以CO2的形式排向大气,致使地层中沉积碳库的碳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大气碳库”。
由于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新一代绿色能源的研究与推广变得越来越紧迫。乙醇作为液体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便于储存和运输、来源广泛、绿色环保等优点。因此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吸引了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方兴未艾。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当前世界的能源消耗仍是以化石能源为主。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不仅会加快化石燃料的消耗,还会造成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打破自然界的碳平衡。
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绿色可再生能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这些清洁能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需要匹配有相应的能量储能装置如锂离子电池等进行有效存储和可控释放。然而,有限的锂资源是制约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石墨烯包覆的过渡金属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催化剂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对这类石墨烯包覆的核壳结构催化剂提供了“电子注入”的“限域催化”机制,认为内核金属颗粒能够将活性价电子注入到石墨烯壳层,从而改变外层石墨烯的功函数,使其成为催化的活性位点。